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澳门理工大学设有吴为山雕塑工作室(展览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授予院士,获颁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荣誉正博士及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奖项。创立“写意雕塑”论,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大型雕塑《马克思》,立于希腊的大型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
小蝌蚪找妈妈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立着两位中国圣哲老子和孔子的青铜雕塑,雕塑的主题是孔子向老子问道。这个名为《问道》的作品出自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之手,传递着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即“问道与传道,正是广泛深入进行心灵对话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家的作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正是因为把中国的文化元素和精神融入到抽象美术的创作中,作品中有中国的宇宙气象、哲学思考和诗兴表达。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法国,他们都实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强大的,历史根源是深厚的。
20世纪上半叶,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艺术青年到法国留学,归国后开创了现代中国美术之路。赵无极、朱德群、熊秉明等艺术家则留在法国,将中国文化的种子嫁接于西方,为中国精神与世界艺术的相互融合作出贡献。
这些艺术家发展了传统的中国美术,融汇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在对话中产生了新的美术方式和美术思想。中国艺术与西方的融渗,也使法国艺术家了解到中国艺术的独特价值。
对话,作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理性形式,如今已成为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性潮流。古老的丝绸之路曾为我们带来有关文明对话、合作共赢的镜鉴,如今丝路正焕发新的活力,更向中法、中欧启示了走向未来的希望。(完)
近年来,我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外文化巨匠“对话”为主题的作品,包括《孔子》《心灵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问道》等,这些雕塑立于世界多个国家,体现了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明互鉴的思考。
我多次到法国去与当地的艺术家交流,也把他们的作品请到中国来展览。每次展览都会引起中国艺术界的强烈关注。法国艺术家所创作的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现代造型理念和形式的作品,背后深藏着厚重博大的欧洲文明,蕴含法国历代艺术创造的精粹。法兰西的文明就像塞纳河的河韵,无论在什么时期都散发出潋滟的鳞波。
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立着两位中国圣哲的青铜雕塑,雕塑的主题是孔子向老子问道。在中国,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这组雕塑作品点明,只有将问道、传道相结合,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沟通心灵,融通情感,增进了解,共求发展。
吴为山:2014年春天,我有幸拜望法兰西艺术院主席、国际著名雕塑家克罗德·阿巴吉。他看我是来自中国的雕塑家,就拿出一个本子给我看,说他在中国看到一件很好的雕塑就画了下来,问我是否知道作者是谁。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吴为山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中法艺术交流的动人瞬间。
吴为山: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在我看来,中法两个不同国家的艺术之所以能融汇在一起,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元素,这是中法文明交流的共同价值所在。文明因其多样性而体现出价值,文明更因其融汇互鉴而显可贵。
未来中法在艺术上的交流,还需要坚持三个“一”,即: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指平等、平静、平和;一个魂,是指艺术创作重点在真善美,在创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呼唤世界和平、珍爱世界和平。
我的感受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关注的不仅是雕塑家个人的创作,更表明世界对中国是关注的,对中华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对话是认可和欣赏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像是大海,艺术家只是大海上的一束浪花,只有大海持续澎湃,浪花才能不断欢腾向前。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在看到孔子、老子、齐白石的雕像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看到老子额头上的道道皱纹,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看到孔子的微笑,知道这个民族的温润和友好;看到齐白石这样一位老人的雕像,我到中国来不怕迷路,因为有这位老人会给我导航。”
对我而言,雕塑创作如同一颗颗文化交流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将继续通过雕塑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通过雕塑作品向世界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吴为山:在艺术领域,中法有着数百年相互倾慕的历史。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艺术就是由本土的巴洛克风格与舶来的中国艺术相融合的结果。在法国画家布歇的《中国花园》《中国婚礼》、华托的《鸡毛扫》以及设计师皮勒蒙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意蕴。
更可贵的是,一些法国艺术家把他们心爱的代表作捐给了中国美术馆,有130多件永久留在中国,如《阳光下的牛》是让·卡尔多的代表作之一。法国艺术家告诉我,他们对中国的文明、文化、历史充满了深厚情感,是很仰慕的。
我一看,可以说是热血沸腾,告诉他那是我创作的黄宾虹雕像。当时阿巴吉84岁,我52岁。阿巴吉拥抱着我说:“没想到是这么一个年轻作者的作品,我还以为是百岁老艺术家的作品。”随后,他邀请我在巴黎共同举办名为“心灵对话”的展览。
吴为山:2019年5月,我创作的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雕《百年丰碑》,立于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落成仪式当天,全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体现了当地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尊重。
105.61MB
查看433.24MB
查看96.5MB
查看557.43MB
查看756.72MB
查看877.69MB
查看733.94MB
查看993.28MB
查看288.97MB
查看177.16MB
查看242.20MB
查看905.11MB
查看527.90MB
查看515.60MB
查看380.21MB
查看546.63MB
查看729.60MB
查看772.10MB
查看544.88MB
查看861.53MB
查看673.88MB
查看279.46MB
查看920.80MB
查看311.32MB
查看723.17MB
查看926.45MB
查看736.66MB
查看242.57MB
查看602.13MB
查看587.74MB
查看146.39MB
查看588.57MB
查看988.59MB
查看988.49MB
查看735.30MB
查看333.37MB
查看466.88MB
查看877.65MB
查看178.68MB
查看321.93MB
查看999.21MB
查看885.51MB
查看299.39MB
查看718.86MB
查看826.44MB
查看959.66MB
查看674.93MB
查看219.63MB
查看675.17MB
查看410.16MB
查看605.73MB
查看111.26MB
查看368.38MB
查看593.96MB
查看693.75MB
查看337.99MB
查看967.77MB
查看897.58MB
查看858.14MB
查看141.98MB
查看513.19MB
查看689.41MB
查看225.52MB
查看446.39MB
查看619.33MB
查看912.68MB
查看799.47MB
查看743.63MB
查看550.51MB
查看364.86MB
查看495.67MB
查看913.82MB
查看429.97MB
查看370.63MB
查看240.80MB
查看901.13MB
查看362.78MB
查看201.63MB
查看523.99MB
查看888.33MB
查看306.69MB
查看481.27MB
查看637.58MB
查看190.55MB
查看805.48MB
查看116.44MB
查看525.30MB
查看518.98MB
查看971.21MB
查看295.96MB
查看303.73MB
查看183.94MB
查看579.65MB
查看673.56MB
查看838.35MB
查看395.10MB
查看375.48MB
查看931.15MB
查看390.13MB
查看493.75MB
查看629.83MB
查看710.40MB
查看268.42MB
查看519.66MB
查看
400梧州bq
关于中澳关系,听听“Z世代”怎么说🐀
2025-06-29 11:27:36 推荐
227188****3766
“‘香香’让我爱上中国文化”——记大熊猫“香香”7岁庆生会在东京举行🐄
2025-06-30 03:42:54 不推荐
582152****4149
法媒:公元4世纪古书拍出300多万英镑,由古埃及语誊写而成🐈
2025-07-01 05:54:09 推荐
29小企鹅爱吃鱼
2025-06-29 09:08:49 推荐